CB认证是国际电工委员会(IECEE)建立的一套全球性互认制度, 全球有34个国家的45个认证机构参加这一互认制度,这一组织的成员国及成员机构正在不断扩大。企业从其中一个认证机构取得CB证书后,可以较方便地转换成其它机构的认证证书,由此取得进入相关国家市场的准入证。
适用的国家
参加CB体系的国家共有54个,如下:
美洲:美国、加拿大、巴西、阿根廷、墨西哥、哥伦比亚。
欧洲:英国、爱尔兰、法国、西班牙、葡萄牙、挪威、瑞典、芬兰、俄罗斯、丹麦、波兰、荷兰、比利时、德国、捷克、奥地利、斯洛文尼亚、斯洛伐克、匈牙利、瑞士、意大利、白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希腊、土耳其、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保加利亚。
亚洲:中国、韩国、日本、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印度、以色列、阿联酋、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巴林。
非洲:南非、肯尼亚、利比亚。
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产品范围
1、电线电缆CB认证(CABL)。
2、元器件的电容器CB认证(CAP),比如电阻、电容、晶体二极管、稳压二极管、电感、变容二极管、晶体三极管、传感器等等。
3、器具开关及家用电器的自动控制器CB认证(CONT),比如灯具、灯座、变压器、电容器等等。
4、能效CB认证(E3)。
5、家用及类似用途设备CB认证(HOUS),比如电冰箱、电风扇、空调、吊扇等等。
6、安装附件及连接器件CB认证(INST),比如汽缸、气动元件、SC标准气缸液压缸、调气阀等等。
7、照明设备CB认证(LITE),比如照明灯、头灯、应急照明灯、球泡灯、led手电筒、led驱动等等。
8、信息技术及办公设备CB认证(OFF)。
9、安装保护设备CB认证(PROT)比如断路器、插头、漏电保护开关、空气开关、双控开关等等。
10、安全变压器及类似设备CB认证(SAFE)。
11、便携式电动工具CB认证(TOOL)比如电钻、曲线锯、斜切锯、扳手、电焊钳等等。
12、电子娱乐设备CB认证(TRON)比如电子显示屏、电子玩具、VR产品、电脑、游戏机等等。
认证前需准备的资料
1、产品使用说明书。
2、安全设计档(包括关键结构图,即能反映爬申距离、间隙、绝缘层数和厚度的设计图)。
3、产品技术条件(或企业标准)。
4、产品电原理图。
5、产品线路图。
6、关键元部件或原材料清单(请选用有欧洲认证标志的产品)。
7、整机或元部件认证书影本。
8、其他需要的资料
申请证书
关于CB测试证书的申请,应注意以下几点:
·CB测试证书的申请可以由申请人提交给任一覆盖该产品范围的“发证/认可”NCB。
·申请人既可以是制造+商,也可以是得到授权,代表制造商的实体。
·申请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国家中生产产品的一个或多个工厂。
·位于没有IECEE成员机构的国家内的申请人/制造商/工厂需要为每份CB测试证书支付额外的费用,150瑞士法郎,以补偿体系的运行成本。这一费用由受理CB测试证书申请的NCB收取,并将打入IECEE的账户内。
·申请人可以要求NCB根据产品销往国的国家差异测试产品。
制造商要获得目标市场的产品认证包含以下程序:
·向目标国家的NCB提交的申请;
·CB测试证书;
·CB测试报告(可以包括国家差异);
·当目标市场的NCB要求时,向其提供产品样品。
要求样品的目的是为了证实产品与最初发证NCB测试的产品是一致的,而且已经覆盖了国家差异。
发展
最初,CB体系是由CEE(前欧洲“电气设备合格测试国家委员会”)发起的,并于1985年并入IEC。
IECEE CB体系是电工产品安全测试报告互认的第一个真正的国际体系。各个国家的国家认证机构(NCB)之间形成多边协议,制造商可以凭借一个NCB颁发的CB测试证书获得CB体系的其他成员国的国家认证。
CB体系基于国际IEC标准。如果一些成员国的国家标准还不能完全与IEC标准一致,也允许国家差异的存在,但应向其他成员公布。CB体系利用CB测试证书来证实产品样品已经成功地通过了适当的测试,并符合相关的IEC要求和有关成员国的要求。
CB体系的主要目标是促进国际贸易,其手段是通过推动国家标准与国际标准的统一协调以及产品认证机构的合作,而使制造商更接近于理想的“一次测试,多处适用”的目标。
作用
获得CB测试证书的企业有利于产品出口用于家庭、办公室、车间和类似场所的电工产品直接涉及人身的安全,这类产品在一部分国家中实行强制性认证,即取得该国的认证合格证书后,才允许出口到该国,并在该国市场上销售。即使在未实行强制性认证的国家中,消费者为了自身的安全,都愿意购买经过认证而带有认证标志的产品。因此,大的百货商店也只销售经过认证的产品,在售价上也高于未经认证的产品,正如我国卖给香港商人的电动工具,他们对取得CB证书的产品比未经认证的产品,开价每个多2美元,经过认证的产品能保障用户的人身安全、,容易销售而售价也相对要高,此外,企业销售未经认证的产品还承担着赔偿损失的风险,一旦判定由于产品带给消费者人身或财产的损失,企业有赔偿的责任。出现这种事故将给我国在国际市场上带来不良的后果,这类产品在国际贸易中就难以找到客户。因此,不仅在经济上受到损失,同时也丧失了信誉。